晋末、唐、宋及明清时期,以中原大地为中心的区域出现过五次较大的战乱,为躲避战乱,大量的中原汉人迁徙到石城及其周边地区定居、繁衍。这些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兼并,融合、同化、改造、创新,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,最终形成了汉民族中独具特色的客家风情。
客家习俗:节日:石城客家人最注重春节、端午节、七月半和中秋节,特别是春节最为隆重和讲究。如大年初一的早饭只能吃素不可以吃荤,而且必须做一道“禾石菜”即完整煮熟的芥菜,俗称“丰菜”,象征着五谷丰登之意。
婚嫁:石城客家的婚嫁礼仪较为繁杂,其程序分为定亲、纳彩、贽鞋样、传庚、报期、嫁娶、入厨、送油、满月、回宁。
丧葬:其程序主要为送终、报丧、吊唁、入殓、出殡、除灵做七。尸体处理用棺葬土埋法,八十年代以后有的开始使用火葬。
庆贺:石城客家需要做酒庆贺的种类较多,主要有:寿辰:虚岁逢十的诞辰日做生日酒;诞生:小孩出生三日做汤饼酒、足月做满月酒、足年做过周酒;建房动工、厅堂上梁、竣工及迁居新房均要做酒;另外拜师、上学、承桃均要做酒宴请亲朋。
客家饮食:石城客家人的主食为稻米,辅以番薯、大豆、小麦为补充。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即早、中、晚餐。主要菜馔有:棋子块(东坡肉)、肉丸、鱼丸、油炸鱼、霉豆腐、酱豆子、萝卜干及各类蔬菜。比较有特色的副食类有擂茶、米茶、米酒、薯粉水饺、米粉等。
客家民居:石城客家民居建筑多数为“厅屋室”又称为“天井式”,另外也有“土围”、“土楼”等民居。
客家文化:教育:石城客家先民历来注重教育事业,尊师重教之风十分浓厚。从宋代起,石城除建有县学和书院外,地方上延师办学风气很浓。北宋大儒温革创柏林讲学堂于岩岭深山之中,名噪一时,除本省学员外,闽粤生员也来此求学。由于石历来重视教育,形成了石客家民系人才辈出,中进士者唐代2人,宋代14人,其中巫双瑞探花及策。明、清两朝中进士者9人,中文举者69人,中武举者25人。
文 艺:石城客家民间文艺十分活跃,内容丰富而最具特色的文艺活动为石城客家灯彩。石城客家灯彩历史悠久、丰富多彩,有龙灯、茶蓝灯、船灯、马灯、狮灯、八宝灯、桥板灯、蚌壳灯、秆龙灯……等几十种。自明朝以来新春佳节舞灯之风盛行,从正月初一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才谢灯,另外还经常组织灯彩比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