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茶分布于武夷山茶区,福建省西北部。气候温和,冬暖夏凉,雨量充沛。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、半岩、洲茶之分。正岩产于海拔高的慧苑坑、牛栏坑、大坑口和流香涧、悟源涧等地。产于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狮岩、碧石岩、马头岩、狮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带为半岩。而崇溪、黄柏溪,靠武夷岩两岸在砂土茶园中所产的茶叶,为洲茶。
较新岩茶而言,陈年岩茶的药理作用更是明显,它不仅有明目安神、保胃暖胃、消食减肥、活血通络、消除胀气等功效,还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、降血脂、降血压、降血糖、抗癌、防癌、防辐射等多种药效。明崇祯进士周亮工在《闽茶曲》写道:“雨前虽好但嫌新,火气难除莫近唇,藏得深红三倍价,家家卖弄隔年陈”,便是对陈年岩茶的描述。
灌木或小乔木,嫩枝无毛。叶革质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4-12厘米,宽2-5厘米,先端钝或尖锐,基部楔形,上面发亮,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,侧脉5-7对,边缘有锯齿,叶柄长3-8毫米,无毛。花1-3朵腋生,白色,花柄长4-6毫米,有时稍长;苞片2片,早落;萼片5片,阔卵形至圆形,长3-4毫米,无毛,宿存;花瓣5-6片,阔卵形,长1-1.6厘米,基部略连合,背面无毛,有时有短柔毛;雄蕊长8-13毫米,基部连生1-2毫米;子房密生白毛;花柱无毛,先端3裂,裂片长2-4毫米。蒴果3球形或1-2球形,高1.1-1.5厘米,每球有种子1-2粒。花期10月至翌年2月。
岩茶的共性特点:含上述“属性”中的特点,兼有红茶和绿茶的优点,且性温健胃,具“岩骨花香”之特征。